第368章 读书人眼红的待遇!!_人在大明,邪气冲天
第二书包 > 人在大明,邪气冲天 > 第368章 读书人眼红的待遇!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68章 读书人眼红的待遇!!

  那些读书人在听到了这样的诱惑后,一个个差点都坐不住。

  这个京师大学这是要干什么?

  这是千金买马骨吗?

  这是撒钱吧?

  听到这样的好机会,别说这些来京师大学读书的工匠会无私奉献出自己的技术来,就算是在民间那些有能耐的工匠,也会奉献出来吧。

  他们心里很是不平衡。

  虽然我们读书人并没有什么独门绝技,但好歹也是为朝廷贡献那么多的知识的人,为什么京师大学不能设立一个知识专利法,把我们这些读书快、记忆力快的经验也花钱买了去。

  或者说我这笔字写得很好,能不能也花钱买了去。

  如果不行的话那对工匠这么好是不是对我们这些读书人,就太不友好了。

  索菲亚说完这些之后终于有官员很不服气的站了出来。

  “索大人……”他们也不知道为国人的形式是什么样”。

  其实索菲亚是名字,她全名叫做索菲亚费尔南德斯。

  但这太长了,谁去记这個东西,那就干脆姓索得了。

  索菲亚也知道大名的规矩,或者说在弗朗基也是女人嫁给了男人要改姓氏,那就干脆姓索得了,故而她不在意。

  “怎么,这位大人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?”索菲亚看向了那个人。

  那名官员站出来,看向了万历帝。

  此时万历帝没有什么表情变化,这让这名官员终于放心了一些。

  于是大着胆子说道:“索大人,您可曾想过如此厚待这些工匠,那读书人该怎么办?如今读书人为治理天下呕心沥血,不见朝廷拿出钱才来补贴他们,反而对这些工匠如此的礼遇,这不公平吧!”

  下面的工匠们听到文官那副瞧不起的嘴脸,很是不爽,哼了一声,那意思是,你算个什么东西。

  虽然之前他们的确是不被人瞧得起,因为这些人从来都觉得自己高高在上,工匠只配在最下贱的地方干活。

  当然这是千百年来的习惯。

  然而刚刚人家索大人才说过。

  可以让自己等人在公平的环境下创造出更多的价值,甚至自己的独门绝技都能申请专利,从而做出很多的贡献。

  但是在这个老头的眼里,这一切不过就是奇淫巧计而已。

  一开始索菲亚说的,给他们这些工匠补贴,文官们也没有多少意见。

  补贴也就补贴吧,这里最多也就招收一千个新生,每年的补贴不需要花费多少银子。

  可是这个所谓的专利法的推行,那可就不一样了。

  这里边有多少是木匠,有多少是泥瓦匠,这些人的技术可以运用在方方面面。

  尤其是木匠,每个人手上都有那么一点独门的绝技,要不然的话没办法活下去。

  这些个当官的哪个家里没有打过家具,说其他方面他们没有经验,但是在说木匠活这方面,他们可是有相当深的经验。

  他们很明白,这些工匠的技术一旦拿到台面上使用,尤其是在大工程上面。

  这些工匠的技术肯定能帮助工程省时间,省木料,省人工,这些工匠们还不得赚得盆满钵满?

  这是他们能放心执行下去的吗?

  绝对不!

  这不仅仅只是眼前的这一点钱的问题而已。

  更多的是一种风气。

  要知道读书人,为什么受到尊重,不是因为你读了点书,你学了几个字。

  而是因为读了书之后可以参加科举考试,中了个秀才见到县官都不需要下拜,是因为有免税的权利。

  是因为有这些特权,所以他们这些读书人才会显得那么的突出,才会有那么多的人去读书科举考试。

  如果没有这些支撑的话,他们这些人会有这么大的积极性吗?

  绝对不会。

  现在如果这些工匠在京师大学能获得如此大的好处。

  以后年轻人谁还愿意一门心思钻研科举考试?

  那不人人都去学木匠学泥瓦匠了吗?

  那他们的地位从何而来?

  没有下面这帮人簇拥着他们,没有这些特权拱卫着他们,他们的地位就是空中花园,永远都不可能接地气,很快就会被淘汰。

  这些人的眼光还是有的,看得到很远很远的未来,所以站出来反对。

  更有文官说的,“如此下去千年的根基,将会毁于一旦。读书人千百年来,以读书治国为己任,却要在你们的手上被毁的一干二净。木匠,工匠,泥瓦匠,他们的确重要,然而这些人会治国吗?没有圣贤道理,这些人拿什么去治国?难道仅仅只是教老百姓们怎么做泥瓦匠,怎么打家具吗?”

  这位官员说的很是尖锐,接着又有一名官员,开口说道: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如果全天下所有的人都向银子看齐,那我们儒家所追求的义气、仁德放在哪里?

  唯有那些商贾才会如此做,唯有那些一味追求金银之人才会这么做,唯有那些小人才会这般做。

  你们只把钱财放在第一位,可曾考虑过如何教喻百姓?

  可曾考虑过老百姓们该如何去辨别风气?”

  这位官员说的非常的冠冕堂皇。

  因为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就没有考虑过一个前提。

  这世间其实最爱钱的不正是这些读书人吗?

  或许这些读书人自己给自己找理由。

  我们爱的不是钱,我们追求的是格调。

  所以满身铜臭的买卖人,不能出现在我们的世界。

  那些一味的追求钱财的功利者,不能出现在我们的世界里。

  可他们自己呢,大把大把的捞钱。

  甚至美名其曰,我们贪的不是钱,我们只是因为如今朝廷的俸禄太低,为了果腹而已。

  在他们的眼里,他们贪钱,是有正当的理由。

  别人追求追求利益,那就是小人。

  就像这些工匠一样,掌握了先进的技术,几辈子传下来一个独门绝技,如果拿出来用的话,必须得要免费拿出来,一丁点都不想补偿。

  反之你要是不拿出来,就是你格调低,没有觉悟。

  你拿出来了,要钱,也说明伱是个贪心之人。

  反正在他们的眼里就一句话,这东西不是我的,我这张嘴是我的,我就随便瞎说。

  键盘是我的,我就随便瞎用。

  至于别人的利益关我屁事。

  他用一项专利就获得了财富自由,那对我来说就是不公平。

  我岂能看着这么不公平的事出现在眼前。

  所以个个都是说着所谓的专利,那不过就是为了谋求利益而已。

  要拿出来大家一起用嘛。

  你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,要大家来共同欣赏才是。

  要不是我们这些免费观众的存在,你们哪有什么名气?

  这就是普罗大众的想法。

  至于所谓的收费,那就是资本家在割韭菜,免费才是王道。

  因为什么呢?

  因为这部分人他不创造,那些看上去好像是很简单的文化产品。

  所以他们没有概念。

  他们觉得不管是写书还是拍戏都很简单。

  只不过就是你们玩一会儿就可以搞出来的。

  而我们这些普通人的我们搬砖,我们搬水泥太辛苦了,我们这才叫干活,你们那叫不务正业。

  这便是这帮人的想法。

  但如今陈寒和索菲亚把这东西当成了一个专利。

  把这些东西着重的重视起来的时候,那对于读书人来说就是一个灾难,他们绝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。

  尤其是这名官员说的多么的慷慨激昂啊,工匠不可以追求利益,我们可以追求钱财。

  万历帝看向了刚才说话的那个官员,笑道:“既然你们一个个都把仁义道德放在了第一位,那为何对俸禄却又如此在乎?你们扪心自问,即便是太祖皇帝所制定的俸禄那么低,也是经过了斟酌的,保证了你与你家人可以过上比普通人更好的日子,可为何大部分的官员还在喊着俸禄太低了?”

  欸……

  这个……

  官员们心想:就只是比普通人的日子好那么一点点,那也是日子吗?我们是要过比地主更好一点的日子。

  万历帝继续说道:“你们自己想一想,所谓的俸禄,难道真的只是这些个钱财吗?太祖皇帝对你们从百姓手上征缴过来的物资是睁只眼闭一只眼,并没有让你们用钱买,所以官员要支付的第一个是自己雇佣的那些小吏,第二个就是你们所谓的诗词唱和。

  既然这都出自于你们自己之手,为何又要让朝鲜买单?

  你自己没能力处理那么多公务,交托给其他人替你打理,那是你自己本事不行。

  你们自己要诗词唱和,是因为你们虚荣,不知朕说的对与不对?”

  这话一出来之后,下边的官员愣了一下。

  心里边想要反驳,但是又想到这的确是事实。

  而且从太祖皇帝制定的俸禄到目前一百多年,其实每年都逐年增加的。

  虽说没有一定按照通货膨胀的这个度来增加,但至少能保证每个官员,包括他自己以及家人都可以过上普通人的日子,或者说比普通人还要好一点的日子。

  至少老百姓是没有办法年年都吃得饱饭的。

  一旦有灾情发生,可能五天饿三顿,三天饿五顿这种事情时常发生。

  但是这些当官的,好像没有听过有被饿死的。

  大部分的赈灾粮款拨到了下面,第一个就是要肥了这些个当官的肚肠,之后才能轮得到下面的灾民们。

  所以就像海瑞那样的官员,人家不照样活到了七十多岁,他是少了一块肉吗?

  他只不过是自己过得清贫一点而已,他只不过是事事都亲力亲为而已。

  别人做不到他这种程度,朝廷也没有办法要求,所以对某些官员睁只眼闭只眼。

  但这些官员却觉得依旧不够。

  他们觉得不够的原因是,儒家显学地位造就了他们以为,治理天下只能靠他们。

  这些读书人觉得既然只能靠我们,那我们多吃多喝多占,难道不应该吗?

  这便是所谓的思维决定行为。

  万历帝这么一发出质问,马上让所有在场的工匠们拍手称快。

  自古以来不都是这样吗?

  那些读书人高高在上,那些官员吃的脑满肠肥,清贫者有多少?

  自古以来贪官庸官如过江之鲫,清官又有多少呢。

  从这就可以看得出来,这些当官的,有几个真正为民着想?

  就像现在这样,人家京师大学仅仅只是想要把这个专利局做起来,只想着让这些有本事的人能够享受到自己的本事带给的后续收入。

  这些官员就站出来反对。

  他们反对的不是这件事本身。

  反对的是如果这种风气,他们知道,这般下去,他们这些个读书人的本钱就会被稀释。

  但是万历帝可不管他们。

  万历帝就是陈寒。

  陈寒怎么会看着这些文官在这里叫嚣张?

  接下来索菲亚直接宣布考核开始。

  有了前面提出来的那一些补贴,以及专利法案的试行之后,工匠们积极性被完全调起来。

  每个人都想着积极参与。

  每一个人都想着进入到京师大学。

  甚至想着要将自己的独门绝技贡献出来,最好是登记造册,最好是被朝廷所用,那这一辈子就想用无穷了。

  至于三年之后就能当官,这些工匠们不敢奢望。

  只要能为朝廷出一点力也就够了。

  这场考核持续了半个月之久。

  从三万工匠当中挑选出来一千名工匠。

  这些工匠个个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,个个都是十几年的手艺,各个品行都还不错。

  之所以要如此之久,一方面是核实他们上报的信息。

  另一方面考核技能绝不仅仅只是走马观花,而是直接出题,并让他们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做出精巧的东西。

  甚至泥瓦匠是直接让他们当场砌墙。

  这些个基础性的花费,京师大学一点都没有吝啬。

  甚至那些没有考核过的,也每人发了二两银子,让他们有盘缠可以回去。

  陈寒现在有钱啊,从山西,从江南捞到了那么多的银子,他根本就不会有半点心疼。

  大把大把的银子砸下去,他相信能够把京师大学办成一所最高的、最优秀的大学,能培养出具有卓越远观的学生。

  而为期十五天的选拔,也让那些一个读书人看的眼红。

  这十五天里面不管是工匠们的吃喝拉撒,还是回去的盘缠,都由京师大学发放。

  读书人入京考试的时候,可没有这样的待遇呀。

  他们住客栈,他们的吃喝拉撒都是自己负责。

  这也造成了大量的读书人,其实都必须得当地的地主们支持才能进京赶考。

  而中了举之后,这东西它不是那么简单就能还的。

  那是个人情。

  等你当了官之后得想办法回报。

  怎么回报?

  一方面如果自己今后能够在科举之时当个主考官,恩人的子弟来参考,是不是得放放水?

  在家乡是不是要用自己的名望,帮助曾经的恩主们说说话,让他们与当地的官府搭上关系。

  这就是一笔人情。

  自古以来人情就像一个网,将所有人都牢牢的粘在了这张畸形的网里边,谁都逃不掉……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raw9.com。第二书包手机版:https://m.draw9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