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0章 挖读书人的根!不再从读书人当中挑_人在大明,邪气冲天
第二书包 > 人在大明,邪气冲天 > 第220章 挖读书人的根!不再从读书人当中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20章 挖读书人的根!不再从读书人当中挑

  事实上听到这么个诏书之后,不仅是那些读书人一下子傻了眼,就连官员们一下也傻了眼。

  自古以来的科举考试,都是为了从读书人当中选取一些有见识有文化的人来当官。

  这是为了保证当官的人的整体素质。

  所以他们一直都以为,唯有像从小读书的人才是真正有品德有素质的。

  至于那些工匠常年混迹在三教九流当中,哪里来的素质?哪里来的教养?

  这些东西哪里是他们后天能够学来的?

  张居正听完陈寒的话放下了茶碗,“国公爷所图匪浅,在下受教了。”

  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娱乐或者瞎闹。

  要知道就连在国子监,这种大明王朝最高的学府当中读书的学子,每个月能有个二三两银子的生活补贴就已经不错。

  可他们不服气啊。

  重新修筑堤坝的人手现在也不太够。”

  陈寒今后要殖民海外,少不了发展造船业和火器。

  陈寒继续道:“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大量的都是庸才,只会照搬书本的书呆子。

  同时不仅有工匠有医者有商人,甚至连水手都有。

  让诸子百家重新活跃起来。

  他能有如此大的成就,那是因为他是天才。

  当陈寒最后气愤地将其中一个老学究的腿打断后,就没有人敢上门来了。

  到时候我让他们各自学习,再高薪聘请读书人,让他们教导这一万人,学基本的认字、基本的礼仪。

  可是读书人里,绝大部分没有这种能力。

  最后只能灰溜溜地走人。

  更多的是体现在对人才的改革。

  原来陈寒的改革之彻底,绝不仅仅只是体现在政策方面。

  这些工匠,我当然会挑手艺最好的。

  不过张居正来到陈寒的府邸同样询问这个问题的时候,陈寒就不得不回答。

  在这方面来讲,陈寒果然是很会用人才。

  国子监里的学生最多也不过才三四百。

  陈寒给大方向,内阁具体去实施,他张居正具体操盘。

  同时还跟那些老百姓吃了过水的粮食有关。

  绝不能够直接就将他丢到地方上去,担任知县知府。

  而陈寒招收的专业性人才,不一定要让他们去当知府知县,而是让他们去给知县知府当副手,当业务能手,管理具体事物。

  正因为他是从科举出来的,他才知道。

  这才是陈寒现在要做的事情。

  如此一位贤君,这些老学究们还真不好意思去批评皇帝的决定。

  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,尤其是八股文选出来的,都是一些没什么创造性的人。

  当然这也是自己展示的舞台。

  那些在读书人眼里看不起的手艺人的那一刻,他们都爆炸了。

  科举出来的读书人,还需要大量的用时间去培养。

  能由自己的手推出一个全新的格局来,那是多么光荣的事情。

  知县和知府看上去好像只是底层官员,但尤为重要。

  所以官场上的那些老学究,一听陈寒的这个建议之后,气得都要爆炸。

  正说着,噔噔噔传来脚步声。

  一万个人不一定个个都是最优秀的,但他们的经验,他们的手艺,那都是无比珍贵的。

  毕竟改革变法,那是身为臣子最高的理想。

  而且参加完了之后,还可以到所谓的大明工程学院学习。

  这是天生拥有的。

  张居正很意外,同时也很欣喜。

  科举考试出来的大才可用,但绝不是方方面面都能替代。

  而像您这样的大才,那是千年难得一遇。

  自古以来有多少?

  既然现在科举考试已经不适应,为何不专门针对某个行业,选举出懂这行业的人才来管理这方面的业务?

  商人才真的懂如何获利;

  木匠才懂如何选料;

  陈寒摆摆手:“不不不,这一切还是需要阁老统筹大局,具体的事务还得阁老来安排,我是给大方向,我不适合去做太具体的事。”

  陈寒一听这话很是在意,瘟疫的出现,就跟喝不干净的水有息息相关。

  去学习每人每月还有十两白银的补贴。

  王虎急匆匆来报:“国公不好了,前段时间的暴雨降临,永定河泛滥,运河跟着泛滥,沿途有许多村庄被淹没,灾民十几万。

  “把这些人召集起来,进入大明工程学院,明着是让他们学习,其实是为了让他们进行行业交流。

  三年过后,这些人不仅可以成为方方面面的精英,更可以为我大明工程学院留下大量的实践经验。

  当他们得知,之所以要盖大明工程学院,都是陈寒的决定的时候,他们跑到了公爵府,去陈寒的府邸围攻陈寒,要陈寒给个说法。

 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为了冲击儒家显学地位。

  阁老你自己参加了科举考试,你觉得凭借那几篇文章,就真的能选出治国安邦的人才来吗?

  伱觉得从四书五经当中就真的能学到,如何管理天下三教九流、商业、运输、农业、工业、畜牧业吗?”

  觉得这是在侮辱整个科举考试。

  张阁老,您懂我的意思吗?”

  好些个老学究胡子都发白了,可依旧拄着拐杖来到了皇宫要找皇帝对峙。

  张居正沉默了。

  虽然经您调配,如今灾民得到了粮食和衣物,可是又出现了瘟疫等问题。

  张居正立刻接受了这个任务:“国公放心,我一定配合您完成改革变法!”

  于是他向张居正告辞,“阁老,您负责具体把此次新科举事务落实,我先去灾区看看情况。”

  张居正喝着茶,手都有点颤抖。

  可十岁的小皇帝,不是在坚持练书法,那就是在读四书五经,或者叫朝里边有学问的大臣给自己讲学。

  鍏�竴.浜屼簩涓�涓�笁鍏�涓�叓鍏�

  “招收天下有实力的工匠,虽然这半年只能选取京师周边省份的工匠,但无异于千金买马骨。

  人才是隐藏在民间的,如今科举传到大明早已僵硬呆板。

  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是有背景有关系的,没背景没关系,你很难进入其中。

  工匠里面也有懂火药的、造船的等等,零零碎碎,涵盖了天下所有行当里面的精英。”

  等他们有了统筹能力,也可以提拔成知县和知府。

  所以一听说陈寒的这次恩科,居然是用来招收那些工匠的。

  工匠才能懂得要用多少石头才能把堤坝修好;

  我不指望他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统领一方的大才,但这些人是基石。

  毕竟自己还真就有操盘这么大盘子的能力。

  因为他们都是直接和老百姓接触,能够当好一任知县和知府,那绝对是多面手。

  一些连字都不认识的人,怎么好意思来参加科举考试。

  陈寒必须前去看看。

 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。

  “嗯!灾情要紧,国公爷请便!”

  于是二人分开,陈寒带领刘挺、王虎和安幼娘向着京城宛平县所在灾区而去……

  PS:第四更!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raw9.com。第二书包手机版:https://m.draw9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